我永远忘不了男生为我制作的第一张混音带(准确说是混音CD)。那并非浪漫之举——他给我们朋友圈的每个人都做了一份。我的这张收录了风格迥异的曲目:上古卷轴3:晨风的原声带、火影忍者开场曲、皇后乐队,不知为何还有肯萨斯乐队,当然还有这首歌。那种书呆子式的痴迷与意外热单的怪异碰撞,竟奇妙地融合成完美整体。
这段经历让我领悟到优秀混音带的魔力——它能唤起强烈情感,引发深刻共鸣。如今虽然我常为自己制作Spotify歌单,但收到他人精心编排的实体歌单却是无可替代的体验——那些为你特定时刻量身挑选、排序的曲目承载着独特意义。
现在请将这个概念想象成电子游戏——这正是《Mixtape》呈现的体验,这款游戏我上周在Play Days活动上抢先试玩。通过少年洛克福德视角,串联起他与斯莱特、卡桑德拉三人组的故事,以告别混音带为线索记录他们共度的最后一个夏夜。洛克福德即将带着典型的少年意气奔赴纽约追寻渺茫梦想,留下这些矫揉造作却恰到好处的歌单,为他们最后的冒险谱写背景乐章——既是当下经历,也是意外闪回的往昔。
《Mixtape》最特别之处在于其对青春怀旧情绪的精准捕捉。
尽管洛克福德带着音乐品味上的优越感,他挑选的曲目确实出类拔萃。试玩版以Devo乐队《That's Good》开场,随后贯穿耶稣玛丽链与爱丽丝·柯川的旋律——恕不剧透更多,因为音乐选择深刻塑造着每个场景,已成为游戏怅惘氛围不可或缺的部分。
有趣的是,与许多怀旧题材作品不同,《Mixtape》并未堆砌流行文化梗。音乐本身足以承载这份厚重。游戏通过更细腻的元素构建怀旧感——洛克福德的卧室装饰、角色对话、开场场景中那抹金灿灿的初秋余晖。
《Mixtape》游戏截图


查看5张图片


令人耳目一新的是,三位主角都是真实得可爱的烦人精。作为34岁的成年人,他们自我中心的少年戏剧令我忍俊不禁。夸张的个性表现完美复刻了青春期特有的唯我独尊——那些包含缺陷与怪癖的特质,反而让我特别期待与这三人组共度更多时光。
若说不足,试玩版的游戏性略显单薄。一些滑板和购物车桥段提供了转向操作,但缺乏明确目标。主要玩法是环境观察与对话,其中少年笨拙亲吻的模拟场景堪称神来之笔。我推测正式版会通过迷你游戏片段推进叙事,而非传统游戏架构。
归根结底,对于《Mixtape》的定位而言,游戏强度并不重要。这是款纯粹氛围导向的作品,将其意境呈现得无懈可击。我已准备好踏上洛克福德的混音带之旅,随着每首精心挑选的曲目,徐徐展开这段独特旅程。